您好:欢迎光临复读学校网 今天是

为什么高一数学听不懂(高一数学听不懂?扭转颓势要分五步走)

2022-12-30 11:12:30文/创始人
今天,我们来聊聊高一数学。开学三周了,不知道各位新高一的同学,感受到了来自高中的满满的恶意了吗?这些恶意里,可能又有一半来自数学。很多同学反映他们在上数学课的时候,就是这样的画风:尽管,你们也许被手上那么厚的这本数学书吓到了,但听我说,这绝对是一次友善的改版。在此之前,高中五本数学必修里头,必修一是集合与函数;必修二是立体几何、直线和圆的方程;必修三算法、统计与概率;必修四三角函数、向量、三角恒等

今天,我们来聊聊高一数学。

开学三周了,不知道各位新高一的同学,感受到了来自高中的满满的恶意了吗?这些恶意里,可能又有一半来自数学。很多同学反映他们在上数学课的时候,就是这样的画风:

01


尽管,你们也许被手上那么厚的这本数学书吓到了,但听我说,这绝对是一次友善的改版。在此之前,高中五本数学必修里头,必修一是集合与函数;必修二是立体几何、直线和圆的方程;必修三算法、统计与概率;必修四三角函数、向量、三角恒等变换;必修五解三角形、数列、不等式。

五本书的各章节之间,联系程度不大,内容相对割裂。于是,一直以来出现的情况是,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会按照各自的计划来进行教学,有按照必修1-5的顺序讲的,有按照1-4-5-2-3的顺序讲的,甚至还有不按书本顺序讲的……例如必修四先讲第一章三角函数,再讲第三章恒等变换,然后到了必修五三角形,接下来才是其他(当然我也认为这更合理)。

另外,我讲了无数次的初升高尤其在数学这一科学生非常不适应,还要内容方面的原因。过往必修一直接开讲,第一章集合过后就进入漫长的函数部分,函数部分非常,非常,非常考验学生初中的整式运算和函数基础,尤其是函数的性质(单调性、奇偶性、周期性等)和抽象函数这种相对抽象的内容,往往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困难。

因此,沿用了多年的人教版数学教材,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。而新版的人教版教材,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翻新,主要体现在顺序的重新编排以及合并,删除了部分内容。

可以看到上面的本学期需要学习的必修一目录,上面提到的逻辑用语,即1.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和1.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都放在了集合里面,因为他们都与集合有较大的关系,这样做其实才是更合理的设置。在第三章函数之路开始之前,还把原来属于必修五的一元二次函数、方程和不等式内容提前拿了上来。这个内容,尤其是二次不等式的内容,恰好对后面学习的函数非常有帮助。学透这部分内容,同学们才会明白为什么我总说:函数里只要出二次函数相关的题目,95%都是送分的。

除此之外,吸取了过往的教训,大部分学校在正式开始第一章集合之前,都进行了独立于教材之外的,少则三天,多则一周的初高中衔接知识专题训练,主要包括因式分解以及一些数学方法(如换元法、整体法等)的运用训练。

这本新课本的出现,各学校的教学顺序应该会回归一致。而更合理的内容编排,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。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为了新高一的学生能够学得稍微舒服一些。

同学们该怎么克服目前的问题

之前也提到过,数学应该是新高一遇到问题最大的科目。主要归结为三个字:听不懂。

而在同学们口中,听不懂的原因其实也不多,可能是因为老师口音重,可能是因为老师不帅,可能是因为老师讲太快,可能是因为老师没讲到,可能是因为老师时辰八字与自己不合……总之,就是老师要把锅背好。

然而我还是要说,事实上,这大概率和老师没关。

别说原本基础就一般般,中考也就100分(满分150分)出头,甚至还不到100分的同学,即便是140分以上的大神,也可能会有不适应的地方。整个广州五万多高中生,估计能非常顺利毫无难度吃下期中考之前所学的学生,保守一点算,不会超过2000个。也就是说,基本上只有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提前了很多学了高中数学知识,或者理科学习能力极强的尖子生能够搞定。所以难道,剩下的学生搞不定,都是老师原因吗?显然不是。

比如,一个广大附中的学生表示,他们那一圈的学生,只有一个中考144分的勉强听懂,最近那份晚练的卷子,拿了36分全班第一(满分60分)。

听到这里,你以为我要开始贩卖焦虑了吗?恰恰相反,我是来告诉各位,不用着急的。

因为很早之前就说了,这是一个可以预料的问题。并且如何适应和克服这个问题,才是顶尖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差异所在,而不是目前展现出来的这些毫无用处的分数。不然,为什么到了高考还是有一堆堆的130+,140+。

这几周,我也和我的学生强调了一些学习方法,在这里简单说几句。

以第一章书集合为例,我们应该按照这样的方式层层递进:

充分理解概念

包括元素、集合的关系,集合的三个性质,集合与集合的关系,集合的运算,什么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,什么是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。对于学生来说,这些无一例外完全是新概念,你不用背下来,但是要理解透彻,否则别谈做题。

解决最基础的问题

尽管教材换了,但很多学校老师仍然延续一直以来的习惯,很少使用课本,而是用自己准备的教案。这是因为过往的课本确实比较废,尽管现在好了不少,但就数学这一科而言,书本上的和考试考的仿佛不是同一科。

你们天天用的微信,不看手机,你知道哪个才是正确图标吗?

01


如果你足够认真听课并且做作业,应该对这类含有参数的集合运算题目不陌生,这就是所谓的经典问题。经典问题的解答流程和运用的知识原理,同样是必须强迫自己100%搞懂的。

通过题目归纳考点

前三步,应该是所有学生对自己的要求,做到了,那么成绩再差不会差到哪里去。而后两步,则是提高的关键,就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了。

在吃透上面的经典题目后,在高中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偶尔见一见,好像又见得不多,好像又有点难度的题目。对这些题目,要求每一道题都吃透,甚至用错题本记下每一道错误的题目,在九科围攻的高一,显然时间不允许,也大可不必。但是,这正好就是这个环节么是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分水岭的原因。

有的学生,上课和做作业是自带过滤器的,而有的则像是行尸走肉的机器人。这里并不以勤奋与懒惰区分,并非前者就是勤奋,后者就是懒惰。更重要的,是前者懂得提炼不同题目的有用信息,同样做过10道题目,前者能够发现其中第3,6,10题都考到了某个知识点,都用了某种方法,有某些相似之处,进而在这几道题上额外花费时间归纳并记住,而后者也做了10道题,也改正了错误,但仅此而已,试卷收起来后可能就完全忘记了。

如此一来,在各种大小考试里,前者在碰见类似题型的时候,就能够记起来之前做过,然后解决,对后者而言,却仿佛一道从未见过的新题。

这种能力,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。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尝试培养,过程并不舒服,但是形成习惯后必定收获颇丰。

细节的优化

最后一点,是细节优化。以便理解,我们同样用第一章集合举例。

在集合问题里面,我们会碰到这么一些极其常见的情况,比如:空集能否成立的考虑,分类讨论的大量出现,含参数不等式在列式的时候等号是否可取,单独的每一条不等式解出来之后,最后的答案要的是它们的交集还是并集……

这些种种问题,我称之为细节的优化。

不拘小节,有时候是个褒义词,但在学习里面,绝对是个贬义词,它害人不浅。

上述的种种问题,遇到每一道题目,在下笔之前,就应该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到本题可能的“坑”在哪里。


以上便是开学这些天来看到同学们的问题,我给的一些建议。所有例子都只基于大家已经学完的第一章,事实上后面每一章节皆是如此。

并且,和初中很大的不同就是,因为知识多,科目多,你要更懂得时间分配,并且绝对不能依赖包括学校老师和补习机构老师在内的任何其他人,你能依靠的唯有自己。

尽管现在分数可能不佳,但尽力按照上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仅仅咬住,可能辛苦,但绝对值得,咬住了,才有后面豁然开朗的到来。否则,往后在复习的时候如果连基础概念都还没弄懂,到时候你更不知道从如何手。

标签: 什么 高一 数学
推荐学校
最新文章